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7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145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1.
结合秦皇岛市沿海旅游城市的实际情况,指出了环境应急管理中存在的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固定、设备和经费缺乏等问题,并从队伍、装备、预案、演习、应急指挥、危险化学品运输等10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以期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2.
城市地表形态对热环境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利用Landsat7-ETM+影像反演地表温度,用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道路交通网络数据计算城市景观形态参数以表征地表特征,从行政区(县)、5km间距同心环带和局部区块3个水平上划分空间单元建立数据样本,分析城市地表形态对热环境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景观混合度和景观分裂度对地表温度有恒定的负向影响,区块连通性与地表温度负相关;(2)景观分裂度对热环境的影响取决于地类属性:分裂度大的增温地类,地表增温效应弱;分裂度大的降温地类,地表降温效应强;(3)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可对地表温度产生恒定正向影响;(4)人口密度、建设用地比例和房屋建筑比例是分布在区(县)尺度、同心圆环尺度和典型区块尺度上影响地表热环境最显著的地表形态要素。  相似文献   
113.
龚仓  王顺祥  陆海川  陈勇  刘玖芬 《环境科学》2023,44(5):2799-2816
地理探测器是探测空间分异性,以及揭示其背后驱动因子的一种新的统计学方法,由于其既能揭示单一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也能评价双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且不需要考虑线性,还能避免多变量共线性的影响,没有较强的模型假设,解决了传统方法在分析类别变量时的局限性,在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领域研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收集40篇关于地理探测器在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领域的研究报道,梳理了采用的自变量离散化方法、研究尺度、因变量和自变量类型、因子探测、交换探测、风险探测和生态探测等内容,并提出下一步的应用研究急需明确的问题,为地理探测器在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领域深层次应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4.
PDV6000plus便携式重金属测定仪具有体积小、精度高、操作简便等特点,能够快速完成样品分析,为环境管理部门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中及时掌握污染变化趋势,作出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本文通过介绍便携式重金属测定仪在广西龙江河镉离子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今后在应急监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5.
Element profile was investigated for their use to trace the geographical origin of rice (Oryza sativa L.) samples. The concentrations of 13 elements (calcium (Ca), potassium (K), magnesium (Mg), phosphorus (P), boron (B), manganese (Mn), iron (Fe), nickel (Ni), copper (Cu), arsenic (As), selenium (Se), molybdenum (Mo), and cadmium (Cd)) were determined in the rice samples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and mass spectrometry. Most of the essential elements for human health in rice were within normal ranges except for Mo and Se. Mo concentrations were twice as high as those in rice from Vietnam and Spain. Meanwhile, Se concentrations were three times lower in the whole province compared to the Chinese average level of 0.088 mg/kg. About 12% of the rice samples failed the Chinese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 of 0.2 mg/kg for Cd. Combined with the multi-elemental profile in rice,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discriminant function analysis (DFA) and Fibonacci index analysis (FIA) were applied to discriminate geographical origins of the sample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IA method could achieve a more effective geographical origin classification compared with PCA and DFA, due to its efficiency in making the grouping even when the elemental variability was so high that PCA and DFA showed little discriminatory power. Furthermore, some elements were identified as the most powerful indicators of geographical origin: Ca, Ni, Fe and Cd. This suggests that the newly established methodology of FIA based on the ionome profile can be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geographical origin of rice.  相似文献   
116.
目前便携式水质检测仪品种繁多,各种技术指标和性能尚无统一评价标准,导致仪器性能良莠不齐,监测数据质量难以保证,无法满足管理部门对环境监测数据的要求,检测机构在采购过程中也难以选择。为解决这一问题,建立了便携式水质检测仪综合评价方法,确定了综合评价指标,制定了综合评价标准,选择相关仪器及相关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便携式水质检测仪器在便携性、操作简易性等方面做得比较好,而在准确度、精密度等方面还有待提高。该评价方法综合考虑了影响便携式水质检测仪的各项因素,能够为全方位评价、选择便携式水质检测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7.
湖南地区是长江中游新石器时期文化发源地之一,为了更有效地了解新石器时期的人地关系,以高程、坡度、坡向、水体、地貌、土壤和植被类型这7个指标构建新石器时期聚落遗址人居环境模糊指数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法确定各要素的权重,在ArcGIS中将各因子的权重值进行加权叠加和综合等级类型分类,最终得到湖南新石器时期聚落遗址人居环境适宜度评价结果:宜居度中等以上的区域面积最大,总面积为18.59万km2,占湖南省总面积的87.77%;水体权重值占比最高;古人偏爱聚水而居,且集中分布在洞庭湖区域,湘、资、沅、澧周边沿干流分布或在河流的交汇区域分布;适宜度等级较高的遗址类型偏向于丘陵型、台地型和平原型;宜居度中等及以上的遗址多分布在地形较低、朝南、微斜坡、地貌、土壤和植被类型最为丰富的区域.本文可为今后史前聚落遗址分布与自然环境分析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8.
安徽省O3浓度时空分异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7—2018年安徽省132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O3浓度观测数据及各月份的气象与前体物排放数据, 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安徽O3浓度的时空分异及其驱动因素. 结果表明:安徽O3浓度的峰值出现在5月和6月, 超标率分别为31.4%和42.8%. O3浓度整体呈空间集聚特征, 高值区主要出现在安徽东北部的蚌埠、宿州、淮南和滁州4市, 低值主要分布在皖南山区. 气象要素是安徽省O3浓度格局形成的主控因素, 其中6月的边界层高度(q=0.644)、近地面太阳辐射(q=0.597)和风速(q=0.571)的影响最大, 且呈正向影响, 风速的增大和边界层高度的增加可能使得输入性污染增加. 降雨量(q=-0.532)和相对湿度(q=-0.559)呈负向影响, 且降雨带的移动是影响安徽夏季O3分布格局的一项关键因素. 本地前体物排放对安徽O3浓度的影响受到气象要素的驱动, 在夏季呈正向, 而冬季呈反向, 其中CO的影响相对较大. 6月气象要素与本地前体物排放的双因子交互驱动对O3浓度的空间分异具有增强作用. 边界层高度和近地面太阳辐射与本地前体物的组合解释力均大于0.7, 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 应进一步加强对本地前体物排放的管控.  相似文献   
119.
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和城镇化的推进,促进了居民肉类消费增加。厘清肉类生产格局的变化对肉类可持续供给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县域视角,以2000—2016年的肉类产量数据为基础,运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我国肉类生产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6年的全国肉类产量呈增加态势,增幅为43.5%,不同区域肉类产量差异较大。(2)全国肉类高产县数量增加显著,范围扩大,空间上呈条带状集聚特点,重心整体北移;其生产的集聚特征显著且相对稳定,但局部表现出一定差异。(3)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及农业技术在不同阶段都影响肉类生产空间格局的演变。粮食产量和第一产业增加值是主要因素,农业机械总动力影响逐年增大,不同因子间的交互作用会强化肉类生产空间分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0.
基于百度指数数据,运用指数测度、空间地理分析、回归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对2011—2019年中国大陆26个代表性滑雪场网络关注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演化上,网络关注度呈先增后减且逐渐平稳的规律。2015年、2016年为峰值年份,季节性差异明显,共两个波动峰值且为“南北为单,中东为双”的分布格局。(2)空间特性上,全国和地区均为先增后减特征,地区差异显著;变异程度先降后增并趋于稳定,全国分布相对稳定平衡,地区分布呈不稳定集聚特性。省区冷热区域分布总体呈“东北热—西南冷”格局,层级变化以稳定型为主。(3)滑雪场层面上,滑雪场总体偏好层级变动较大,高偏好保持稳定领先,其余层级以下降变动为主。滑雪场冷热点分级呈“北热南冷”的格局,东北、华北两个热点集聚区域演变较为稳定。(4)影响因素上,需求侧影响因素排序为滑雪消费吸引力>受教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水平>滑雪场建设水平。供给侧的滑雪人次占比、滑雪经济贡献、客运承载力、冰雪旅游资源丰度、官方媒体建设水平解释力较强,其他因素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